10、赤壁赋(苏轼)






点击打开早读测试题

关于节约粮食系列素材,全部摘自《人民日报》

保持粮食危机意识 端牢中国“饭碗”

餐饮浪费现象受到举国关注。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餐饮浪费甚至引起了中纪委的重视。据中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网站7月28日披露,中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日前约谈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粮食交易协调中心等单位并提出,针对4月以来国内稻谷收购价格上涨、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要精准果断作出应对处置,坚决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违规违法行为。

中央如此密集地对“饭碗”问题表态的确十分罕见,但真的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出问题了吗?

也许是为了平息人们的疑虑。8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披露,中国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看我们的粮食库存比较充足”。发言人表示,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0.9%,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早稻的情况总体可控。从整个粮食生产来看,大头在秋粮,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60%的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

既然如此,反浪费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并不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出了问题,而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如果这种危机意识松懈,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之所以强调粮食安全危机意识,与多年升平之后国人粮食消费习惯趋于奢糜相关,也离不开当下的特殊国际环境。

疫情冲击同样不可忽略。几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刚在全球暴发时,越南、泰国、俄罗斯等粮食出口大国曾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既是产粮大国,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对中国来说,其他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消息无疑是一记警钟。

饭碗终究要端在自己手上才能放心。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倡导多边合作,以携手维护国际农产品(7.560, -0.01, -0.13%)供应链稳定,但鉴于其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立足于自身肯定是优先方向。

餐饮浪费触目惊心,与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格格不入,理应为社会所唾弃。除了消费环节,粮食存储和加工的浪费同样不能忽视。媒体披露,由于储存条件不足,每年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全年粮食损失浪费不低于400亿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测算,由于过分追求精致,加工的粮食损耗惊人,每年为此损失大米可能高达80亿斤。

反浪费,可以挽回一部分不必要的损耗,更有助于国民培育节俭的精神,的确是当下的一件大事。除此之外,也要努力提高农业的产出。要提升农业生产率,大量农地抛荒闲置的现象就不能被容忍,同时也要注意科技兴农,运用科学的办法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中国从农业大国加快迈入农业强国。

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天下安。越是面对风险挑战,稳住农业、守住粮食安全这根弦就越要绷紧。

以长效机制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大家谈)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上)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9日   第 05 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必须把制度挺在前面。如何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长期的宣传引导,切实遏制餐饮浪费?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

——编  者

建章立制 抓常抓长

刘佳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了很大改观,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地方,餐饮浪费行为时有反复,“没人管、管不住”的思想,“爱面子、讲排场”的心态,仍然禁而未绝。

制止餐饮浪费,不能“刮一阵风”,而要久久为功。自2013年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法规细则,从下调接待标准、降低宴会桌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强化刚性约束,才能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强有力的法治基础,让制度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

制止餐饮浪费,不仅要“抓长”,还要“抓常”。在一些地方,个别干部钻制度“空子”,出现“躲起来吃”“一桌餐”等违规吃喝的新形式新现象。这提醒我们必须持续更新规章制度,填上制度漏洞,织密法治网络,才能切实管住公款餐饮和奢靡浪费。

制度约束 落细落实

丘勋锐

时至今日,在不少场合,仍有一些人无视节约提醒,在餐饮上铺张浪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必须将制度的“手”、监督的“眼”统一起来。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广东珠海曾出台办法,对餐饮浪费行为最高可处以1万元的罚款;重庆也拟立法推行文明用餐,禁止浪费食物。制止餐饮浪费,必须将这些制度落细落实于日常工作中,让制度“动”起来、执行“硬”起来、惩戒“强”起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提升制度执行力,强化监督检查是关键。一些制度之所以不能落实,往往是因为违规行为未被及时查处和惩戒。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履职外,还需推动社会各方共同监督。让大家共同成为文明用餐的监督员,对公款餐饮浪费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点名的点名,就会早日形成不想浪费、不能浪费、不敢浪费的风气。

宣传引导 入脑入心

燕  陆

“舌尖上的浪费”,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刹住餐饮浪费之风,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正面引导。

近年来,从“节约一粒粮”公益宣传,到爱粮节粮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再到大中小学“文明餐桌”主题实践活动,各地通过评先进、贴海报、曝光负面案例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起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立足于让工作入脑入心。结合垃圾分类新要求,科普餐饮浪费危害;让城市居民体验农活,感受粮食来之不易;用短视频等形式,将宣传片做出新意……多一些接地气、入人心的传播,就能在润物无声中影响观念、弘扬正气。

整治浪费之风,党员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党员干部自觉遏制公款餐饮浪费等不良行为,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这样的行动是最好的引领,这样的榜样是最好的宣传。

对准病根,杜绝“剩宴”(大家谈)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中)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1日   第 05 版)

浪费行为禁而未绝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的“观念病”。有人为了跟风,有人为了攀比,也有人碍于面子……杜绝餐饮浪费,必须深挖根源、靶向治疗。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

——编  者

破除面子文化

孟祥夫

“节约粮食,浪费可耻”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一些人往往难以做到。有的觉得点菜必须满满一桌才“够排场”,有的认为“光盘”会被瞧不起,还有的感觉打包食物“跌份儿”……在“面子文化”的驱使下,“吃什么”成了身份的象征,“点多少”有了攀比的意味,助长了浪费现象。

事事顾“面子”,难免丢“里子”。点一桌菜、铺张浪费并不是餐桌礼仪的一部分。相反,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才是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四川成都一些餐馆开展了“光盘”即送优惠券的活动,陕西西安将存在浪费严重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并通过媒体曝光。多措并举,树立起让浪费者丢面子、让节约者有面子的新理念,必将推动形成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好氛围。

力戒奢靡之风

周  羽

在一些地方,办谢师宴、同学会、满月酒,宴席摆了不少桌,但聊天、敬酒之后,常常剩下很多饭菜没人带走,十分可惜。

有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大型聚会浪费率高达38%。大型聚会成为铺张浪费的重灾区,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是重要的心理根源。人逢喜事,亲朋相聚本是人之常情,问题就出在一些人举办餐宴出了格、离了谱。挥霍享乐的不良风气,让本该透着喜气的聚会变了味道。

力戒奢靡之风,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才能有效遏止餐饮浪费现象,形成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莫忘勤俭节约

王龙啸

在一些单位的食堂,浪费食物的现象依然存在。除了饭菜分量大、饭菜不可口等理由外,认为“我花了钱,我可以不吃”的人确有不少。小餐桌反映大问题,重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十分必要。

勤俭节约不仅关乎私德,更与公德相连。诚然,人们有权对个人财物进行处置。但食品浪费也是社会资源浪费,一旦相效成风,或将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危及粮食安全。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这一数字对于粮食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的我们而言不容小觑。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尽管生活好了、腰包鼓了,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允许有浪费行为。时下,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更需牢记筚路蓝缕的创业时光,勿忘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岁月,切莫让勤俭节约落空于口号、停留于纸面。

倡导餐桌文明,营造社会新风(大家谈)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下)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5日   第 05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反对浪费,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培养文明绿色的生活习惯。

——编 者

回归理性消费

程 焕

一家自助餐厅鼓励食客勤拿少取,如果顾客做到“光盘”,离店时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在餐厅的带动下,顾客纷纷响应,既获得了荣誉感,又减少了餐饮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商家应当自觉配合、主动引导。是强制设置最低消费门槛、引导超量消费,还是提醒消费者适度点菜;是坚持大盘大碗,还是主动提供不同分量的菜品;是拒绝吃不了打包走,还是主动提供免费环保打包服务……不同选择,折射出经营理念的高低。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加强自律、保持理性,杜绝冲动消费、过度消费。要看到,绿色的消费观不允许浪费,开支合理有度才能细水长流;健康的交友观不容忍浪费,朋友相聚是靠真心诚意而不是少吃多剩来表达友谊;简约的生活观不舍得浪费,应买则买、够吃就好才是生活的真味。想清楚这些问题,消费者拒绝浪费将更有底气。

建立节约校园

程龙煊

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应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以行动标注精神文明新刻度。

杜绝浪费,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担起责任。针对食堂浪费现象,一些学校要多措并举,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事前加强管理,通过建立智慧食堂,根据数据分析优化菜品设置、精准控制菜量,减少“餐损”;事中精细服务,在提高饭菜质量的前提下,推出小份菜、半份菜;事后加强教育,对浪费严重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让节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功夫应下在平时。从学校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切实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到社团、志愿者加大宣传力度,避免光盘行动成为“一阵风”,都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莘莘学子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争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有了保障。

小家带动大家

杨璨灿

前段时间,浙江宁波一对“90后”新人举办婚礼,来宾仅30多人,宴席是4桌普通的餐食。新郎的父亲还把原先用于置办喜宴的钱定向捐给了慈溪市卫北村等5个村庄,用于帮扶困难群众。有人评价:“这场婚礼炫的是精神的富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勤俭节约的家风是家庭的宝贵财富,也是营造浪费可耻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红白事简办,要庄重不要铺张;践行家庭光盘行动,吃多少做多少饭菜;父母叮嘱小孩从小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在言传身教中,珍惜粮食的习惯必将代代相传。

创新举措,从源头上减少浪费(大家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1日   第 05 版)

遏制餐饮浪费,除了消费者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外,也离不开餐馆、食堂、超市等各方参与,从源头把好节约关。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编  者

为食堂安上“智慧大脑”

金  言

相比“吃不完”的饭菜,“卖不出”的饭菜也是餐饮浪费的源头之一。不久前,一家高校食堂打造智慧备餐间,屏幕上实时显示菜品销售情况,食堂“末位淘汰”不受欢迎的菜品,收获广大师生好评。

溯源餐饮浪费,有必要密切关注供餐时因无法掌握用餐量而产生备餐过剩、点餐时因难以满足偏好而产生浪费等问题。智慧餐厅让餐饮全链条“有迹可循”,可以说是找到了减少浪费的切入点。比如,通过手机软件实时了解就餐动态,及时调整配餐量;借助智慧收银系统,为消费者用餐需求画像,满足多样需求;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加工方法,提升原料使用率。

反对浪费,管理之轮不能少,技术之轮也要转得快。通过数字技术持续优化餐饮采购、库存、备餐、服务等各个环节,方为厉行节约的长久之策。

为超市菜场“精打细算”

马  原

最近,在江苏南京的一家生鲜电商平台,“一顿吃光”系列菜品销售火爆。配菜参考消费者经常购买的食材搭配,根据专业厨师建议进行分量配比,在确保消费者每天吃到新鲜菜品的同时,避免因为单种食材购买过多而造成浪费。

杜绝浪费不仅要关注餐馆、食堂,也要关注超市、菜场。由于生鲜食品保质期短,传统超市单是蔬菜的损耗率就高达20%—30%,需要加强关注。据悉,相关生鲜超市通过推出“一顿吃光”菜品、“小份装”调料组合、“一人食”套餐,在助力家庭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将自身生鲜食材的滞销损耗率降低到1%以内,实现了减浪费、降成本的效果。

菜场、超市配货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关键要用好用户喜好、仓储售卖等大数据。基于消费大数据,在减少浪费上“精打细算”,进而打通供应前端及流通环节,使订货量尽可能接近购买量,就能进一步降低生鲜食品损耗率,从源头上减少浪费。

为富余食物“找好下家”

钟  于

在上海浦东,一家特殊的“食物银行”已经运营了5年。该“食物银行”由超市等机构捐赠富余食物,有需要的人可来此领取免费食品。这一模式打造出一条食物的绿色循环链,成为减少浪费的有益尝试。

减少浪费,要立足于堵,建立刚性约束,也要着眼于疏,为富余食物寻找出路。对于从事食物生产、加工、售卖的企业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滞后性,产生富余食物在所难免。为保证食物新鲜与安全,企业会处理和销毁未能售卖的食品,但客观上造成了资源浪费。“食物银行”一头连接农场、制造商、零售商,一头连接需要帮助的群体。这种方式,不仅起到了调剂余缺、优化配置的效果,更成为善意的中转站,让温暖与食物一道送达需要帮助的人群。

为富余食物“找好下家”,必须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这就需要核验捐赠方营业执照和食品安全证,对进出库食品进行严格质检。以规范性流程做好从食物收集到分发的闭环管理,才能让更多富余食品流动起来,各得其所、物尽其用。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职工发出公开信倡议

带头制止餐饮浪费 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7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公开信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要带头增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以良好的机关作风引领社会风尚,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带头在单位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积极投身节约型机关创建,把节约理念贯穿食堂就餐、公务活动用餐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浪费。带头在家庭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教家风,带动督促每名家庭成员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等做起,教育引导子女亲属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习惯。带头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餐饮消费方式,在外就餐聚餐时,做到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坚决破除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节俭节约新风尚。

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本报记者 赵婀娜《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6日   第 04 版)

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教师、学生的自觉行动,多所高校开展“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餐饮服务中心面向全校就餐师生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学校以“珍惜粮食、避免剩餐、从我做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主题,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并通过在餐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引导就餐师生厉行节约。学校食堂采取制售小份菜、菜品烹制从大锅转为小锅、多次少炒等方式避免浪费。同时加强学生教育,让节俭观念入脑、入心。

中国农业大学在校园里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就餐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校食堂推行半份菜、小份菜,引导师生合理购餐,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少浪费。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学校食堂所有菜品均可只打半份或择口味拼盘,确保就餐师生按需取量,避免浪费。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积极开展职工培训,进一步增强食堂工作人员节约意识,营造健康、营养、文明、节俭的用餐氛围。

北京林业大学积极推进“光盘行动”,倡导全校师生努力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北京林业大学还号召青年学生及社会公众运用行为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的“21天效应”,即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与巩固需要21天,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养成低碳环保的好习惯,逐渐达到零浪费的效果。

复旦大学通过开展粮食安全主题宣传和体验后勤等活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校号召师生珍惜粮食,共建节约型绿色校园。复旦大学在各校区食堂附近定点设摊,向师生宣传“粮食安全”和“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理念,还安排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食堂餐盘回收等后勤工作,了解食堂每日处理剩余餐食情况,强化节约意识。广大师生积极响应有关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节约粮食人人有利;“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要为粮食安全尽一份力。

中国海洋大学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制定实施细则,推进厉行节约。学校向全校近3万名师生发出“光盘行动”倡议,同时,从就餐环境到设计菜品,再到多样化的就餐模式和餐饮服务,建立起完整、透明的餐饮管理数据链。学校师生将勤俭节约落到实处,按需点餐,制止浪费。

全军部队多管齐下

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优良传统(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倪光辉)日前,军委后勤保障部发出通知,就全军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要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用实的举措、严的要求,深入持久纠治餐饮浪费行为,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走在前列。

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部队经常性教育,采取印制宣传资料、开设网上专栏、组织知识问答、评比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引导官兵全员参与,从点滴入手、从自我做起,不断强化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意识,使文明就餐、“光盘行动”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深入推进保障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副食品集中筹措步伐,科学统筹部队需求,最大可能减少物资途中运输损耗。加大标准餐推广力度,因地制宜确定食堂规模和组伙方式,有条件的单位推行集约化办伙,全面落实分餐制。转变伙食管理理念,推动部队饮食保障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强调饭菜品种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强化库存物资管理,严格出入库登记统计制度,合理确定营区食堂和作战平台主副食品补给周期和数量,科学制定食用计划,减少食品储存时间,降低损失浪费。

倡导节能、绿色、智能新理念。推广炊事节能、食品保鲜、冷链物流、垃圾再生利用等新技术新产品,探索应用高效节能灶、万能蒸烤箱、烹饪机器人等先进炊事设备,提高膳食制作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减少炊事能耗。推广应用新版给养信息系统,实现食物消耗自动计量、军人食谱自动生成、营养水平自动评估。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倡导炊事节约革新,提升饭菜制作质量,减少“盘中餐”浪费。改进烹饪加工方式,粗菜细做,细菜精做,一菜多做,杜绝过度加工、奢华烹饪,增加蒸煮菜数量,降低煎炸菜品种,减少食用油消耗量。

公安部采取有力措施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黄庆畅)公安部近日召开会议,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项措施。

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倡导节俭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切实加强公务用餐管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要严控“三公”开支,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要注重抓实抓细抓常,完善各级公安机关食堂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公务接待和工作用餐制度,强化内部监管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广大民警及其家属子女的宣传教育引导,积极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餐饮消费方式,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着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要紧密结合“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把反对和制止浪费行为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公安部提出,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结合推进“昆仑2020”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非法占用农用地、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生产。要密切关注由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各种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全力化解矛盾隐患、维护社会稳定。要积极服务“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疏导,确保“绿色通道”安全畅通。要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行刑衔接、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着力形成保障粮食安全的整体合力。

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评论员观察)

张 凡《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8日   第 05 版)

种种现象警示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个人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更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建立长效机制

在河北广平县,机关食堂实行“光盘积分制”,累计5次用餐做到“光盘”,就会收到食堂赠送的小礼物;在复旦大学,学校安排学生们体验餐盘回收等后勤工作,了解食堂每日剩余餐食处理情况,强化节约意识;在海口,不少餐饮企业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引导顾客合理点餐,自觉避免浪费……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推进“光盘行动”,企事业单位、餐饮行业、学校社区等积极加强引导,“反对餐饮浪费”正在从共识变为行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整顿“舌尖上的浪费”,到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再到发起“光盘行动”唤起餐桌新风,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取得明显成效。但一段时间以来,也有一些地方餐饮浪费出现“回潮”。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积极响应。从饭店餐馆到外卖平台,从单位食堂到家庭厨房,一项项“厉行节约”的倡议,一个个“反对浪费”的举措,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之所以要强调节约、反对浪费,一方面是因为餐饮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测算,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另一方面还因为粮食安全面临的多重压力。我国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在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一些人生活习惯奢侈,饭菜稍不可口便全部倒掉;一些人喜欢攀比炫富,觉得“光盘”显得“寒酸”,“剩宴”才是“盛宴”;一些网络平台主播,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挑战超常食量,甚至不惜假吃、催吐,糟蹋粮食。种种现象警示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如今,物质日益丰盈,人们不再为“吃不饱饭”担忧,但好传统、好作风不能丢。种种不节约的就餐陋习,令人叹息的餐饮浪费,不仅有悖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缺乏尊重粮食、尊重劳动的基本文明素养。守护餐桌文明,养成节约习惯,尤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当更多人了解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劳,在生活中敬畏粮食、珍惜粮食,当更多人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置业治家之时量入为出、拒绝铺张,我们就能以餐桌文明带动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个人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更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建立长效机制。比如,一些人本意可能并不想浪费,但一些餐饮企业不提供小份菜品,有的还规定所谓“最低消费”;一些食堂饭菜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员工口味、食量等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这些,都容易助长浪费。让“小饭小碗”“小餐小盘”常态化,清除那些助长铺张浪费的不合理规定,以智慧化管理优化采购、库存、备餐、服务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易于操作的监督机制,等等,才能为减少餐饮浪费提供更多助益。其实,制止餐饮浪费不仅是一次厉行节约的全民行动,更是审视餐饮行业发展、推动其转型升级的一次契机。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耕种者的汗水,都值得敬畏珍惜。居安思危,惜食有食,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就能仓廪殷实、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建立勤俭节约生活美学(纵横)

谢飞君《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0日   第 05 版)

前几日,一位朋友很开心地协助孩子做学校布置的“光盘”行动手抄报,另一位朋友接到学校围绕光盘主题写诗歌朗诵的要求,忙得不亦乐乎。细问缘由,原来是因为孩子最近有了“光盘”意识,吃饭时能把饭粒吃干净,家长们很欣慰。

这些年,物质生活的丰富让大家不知不觉中有了“浪费点没关系”的观念。请客吃饭,不少人认为“有吃有剩”方显诚意;婚丧嫁娶、做寿满月,整鸡整鸭的叠罗汉式酒席、流水席成了标配。这个时候,吃已经与排场、脸面等关联起来了。可以说,不管是大人践行节约理念,还是孩子建立节约意识,需要对很多陈规陋习说不。在内心深处,节俭依然是一种美德,令人心向往之。否则,我们不会不厌其烦地向孩子强调,也不会看到孩子“光盘”时满心欢喜。

从公开报道数据看,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把饭吃干净的要求,固然可以看作是不浪费的直观行动,但在更深的层面,是体现出一种以“适”为美,而不是以“多”为美、以“光鲜亮丽”为美的生活美学。

爱惜粮食、反对浪费,是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生活美学。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在实现了物质丰盈之后,从更高层次的追求看,应该对食物建立更有节制的消费习惯。而要做到这点,关键不仅仅在吃的环节,更需要在日常细微处着手。最近在提倡节俭、避免浪费的全民行动中,有了“将盘中的食物吃光或者打包带走”的倡议,有的餐厅还推出半碗饭、半份菜活动,这些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进步。但“半份理念”不能仅仅是商家推行,我们要想办法使之成为日常秉持的生活观念,在食品选择、制作、分配等环节建立对食物的尊重和珍惜。

回到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选择,是孩子们最生动的课堂。如何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能仅仅把“光盘”当作一个要求,而应该和他们一起,在生活中建立反对浪费的生活美学,倡导之、践行之,让孩子们从“光盘”中形成习惯,建立规则,体悟到美。


[embeddoc url="" viewer="microsoft"]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 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Powered by BetterDocs